[學習更好]《少, 但是更好》(1)人生如瓶子還是衣櫃?!(一周一學習6/5-12/5)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我今天突然回顧我的手寫筆記,頓然發覺,有些好書正正因為內容太豐富,對我有太大不同的啟發,結果我反而找不到足夠時間去一次過整理和書寫我的讀書心得。結果,我分享的讀書心得大多不是出自我覺得最棒、最值得推介一看再看的書。故此,我決定要改變這思考盲點,將工作項目拆細,化為多個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都能完成的細項目,給自己多點成就感,時間運用上又能更靈活。


今次便是第一波,看完《少, 但是更好(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第一個最大啟發我的領悟分享:


到底人生是如瓶子還是衣櫃呢?


人生如瓶子

關於人生,我在過去時間管理的理論上聽過一個耳熟能詳的比喻,可簡稱為人生如瓶子。


故事大概是說一個時間管理教授拿出一個空空的瓶子,然後從拿出幾個鵝卵石放進瓶子,當教授把石頭放完之後,便問學生問道:「瓶子滿了?」


所有學生應道:「滿了!」。


教授反問:「真的?」


他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瓶壁使礫石填滿下面石塊的間隙。教授放完再問:「瓶子滿了?」


又是者,教授再放入沙子後又問,最後去到放入水。這時,瓶子才是真的滿了。


同樣的一個瓶子,先放了鵝卵石,還可以塞下許多的碎石、沙子、水。但是改變了順序,先放進碎石,沙子後,鵝卵石就再也進不去了。


雖然這個比喻可以很形象化地說明要事第一,要先想好自己人生最重視的(人生的鵝卵石)是什麼,先留下時間給人生的鵝卵石,但是比喻中,我們可在瓶子再放許多的碎石、沙子和水,才真的裝滿了整個瓶子,這形象又易令人誤會,以為這暗示無論我們多麼忙,行程排的多滿,如果逼一下,還是可以擠出一些時間來多作一些事。


我們的人生便該這樣疲於奔命嗎?


雖然留了時間給我們人生的鵝卵石,但是餘下的時間就該「不要浪費」,還要用來應付大大小小不同的瑣事,直至時間表全滿了,才是真的好好善用每分每秒的時間管理嗎?


人生如衣櫃

《少, 但是更好》作者就用了另一個東西來比喻人生──衣櫃。


1. 一個合適和令人感到舒服的衣櫃裝的該是人穿上去是最配合自己的身型、喜好和形象風格的衣服,而不是因一時潮流的衣服。
2. 為了保持那些最配合自己的衣服狀況良好,讓它們耐用,就該好好的讓它們在衣櫃有空間地,整齊、順直地架著。
3. 衣櫃不是塞得越多衣服越好。如果衣櫃沒有額外空間卻勉強被塞更多衣服,結果便是衣服凌亂地放,自己要找衣服穿時很難找到需要的,甚至衣服包括那些最深愛的都因此受損老化。


這個衣櫃比喻既可令我們形象化地明白要事第一,要先想好自己人生最重視的是什麼,更提醒我們:

1. 這些要事最重要是配合自己的價值觀,而非人云亦云。
2. 除了要預留時間給要事,也要留緩衝時間,讓我們做要事時狀態良好,不趕不亂,那就更能讓我們享受人生
3. 帶出作者想要表達專準主義者(Essentialism)的核心思想「少,但是更好」


現在除了在生活上,我能繼續學習實踐斷捨離這購物和置物原則,更可每天從衣櫃中拿衣服穿時,便因這人生比喻來提醒自己:


  • 什麼才是真的最適合我的衣服? 什麼才是對於我,獨特的我,真的必不可少的事呢?
  • 我要怎樣預留空間去好好掛這些衣服入衣櫃?我要怎樣預留時間,甚至緩衝時間讓我可更享受地做這些必不可少的事呢?




    (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