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更好] 為何工作年資長了卻沒有變得更優秀呢?

每天進步一點點,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工作年資長就等於變得更優秀嗎?

一般人們認為,行醫20年的醫生,一定比只行醫5年的醫生更優秀......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寫道有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水平, 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那麼,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了。
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高難度,沒有迎接新挑戰,只是做那些自己感到容易的事情,這些自動化的能力就會緩慢地退步。

這結論和老人癡呆症的研究一致。
根據美國神經醫學會公佈的最新調查顯示:持續的動腦以及心智的刺激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如果不經常動動腦,大腦就會退化。
平常比較不動腦的人在年長之後得到老人痴呆症的比例是那些經常動腦的人的三倍。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斷進步,越來越優秀,達到卓越人生,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呢?

今天我們要向大家分享的書叫《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卓越人生源自於正確方法加大量行動,兩者缺一不可。
這本書告訴我們透過持續有目的、刻意而為的練習,才幫助大家擴大舒適圈,不斷進步,擁抱全新、更美好的自己。

我們今天分享書中的三個理念,分别是適合刻意練習的領域、刻意練習中需要的3F和保持練習動機的心法。


001 刻意練習需要客觀規則標準

刻意練習特別適合用在一些行業領域中是可以用從表現水平的客觀標準來將最傑出的從業者與剛進入該領域的人們區別開來。在一些具穩定結構的領域中,因為規則不會改變,透過刻意練習就可以成為頂尖人士。這些活動包括音樂表演,舞蹈,國際象棋等體育項目,特別是依據打分來評判運動員表現水平的體育項目如花樣滑冰,跳水和體操等。

但刻意練習不是萬靈丹,如果在較不穩定、規則隨時會改的領域中,或者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直接競爭的行業領域,如園藝愛好,企業經營或搖滾樂等等,刻意練習就未必是是合適的提昇方法。因為這些領域很難用客觀的標準來評價卓越的績效,那麼你可能無法在刻意練習中累積知識。


002 刻意練習需要3F : Focus專注,Feedback反饋,Fix糾正

Focus專注

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它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

故此,刻意練習中需要有明確的目標,這不單單指練習的方向,如練習演講這大方向,還包括每一次刻意練習時目標表現的某些明確方面 。

要在每一次練習的時候都要給自己設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首先要服從SMART原則,同時這個目標最好盡可能的激勵著你,而目標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引導自己。

例如練習演講,今次目標是練習怎樣開場白,下次目標是練習怎樣做手勢。

每次練習中只是簡單地遵照導師或教練的指示去做是不夠的。學生必須緊跟他的練習的特定目標,以便能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練習。

Feedback反饋 和 Fix糾正

有目的的練習還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這本書中講述史蒂夫的的記憶研究中,每次嘗試之後,史蒂夫便會得到簡單而直接的反饋,如對還是錯,成功還是失敗。這樣他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犯了錯,才能思考該如何作調整。

一般而言,不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這些反饋要麼是你自己給自己提出的,要麼是局外人給你提出的。

如果沒有反饋,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或者你現在離實現你的目標有多遠。

故此,要做到刻意練習,當中要有兩個實踐方法或者階段。


實践1: 找個導師/教練
在練習過程的早期,刻意練習需要一位導師幫助學生提高水平。學生需要大量來自導師或教練的反饋,導師將監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並且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導師的經驗很重要,他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在這期間,單獨刻意練習的時間要長,與導師接觸頻次要高。

隨著自己的水平提升,便要轉換更高水平的導師去繼續給予反饋和糾正方法。我們可以看看導師教導的學生中表現最高的水平作為參考,來評估導師的教學水平。

這個實踐方法,令我想起我在兩年前開始學習跑步的經驗。當時,本以為自己兩歲都已懂跑步啦,但是上過一些跑步班,我才突然發現跑步中原來大有學問。
在頭一堂,班上導師會將跑步的步姿分解不同要點,每次跑圈前教我一個要點,如上身保持挺直,之後要我記住並保持這要點去跑圈。
其後練習中,導師就是一看到我們跑步中步姿有何錯誤,便會立即喊出來,給我們反饋,並糾正我們,例如:「腳要大步些,向前傾吧」
當時我在那幾堂課程上因為即時的反饋和糾正而進步神速,步速快了差不多五分之一,而且能夠越跑越長。

實践2: 自行做教練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監測自己,自己發現錯誤,並做出相應調整。

這種自我監測,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徵,即是腦海中能塑造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這個結構或具體或抽象,當中包括能將事情分解不同小的步驟,並敏銳到各種微小的變化,又能組建不同小項成有意義的系統,甚至重新組建聯繫。


書中引述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年輕時練習寫作的方法就是閱讀和仿寫優秀雜誌上的文章。

他一開始專注學習詞彙,就會把文章中他覺得寫得好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先總結或概括一遍,過了一段時間等他把原文忘得差不多了以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出來,再找原文進行對比,學習別人寫得好的地方,不斷加以改進。

其後,他為了學會布局,他就打亂文章的次序,然後自己再拼貼,看看和原文有何分別。

富蘭克林每次Focus專注練習一項技能,把自己寫的和佳文對比來Feedback反饋 和 Fix糾正。



003 保持你刻意練習的動機,因為練習要持久夠長才可以成為卓越

提昇自己需要質量並重。即使用了以上刻意練習的正確方法去練習,練習時期(不是單指一日練多久,還指有多少日不斷練)要夠長才能真的見到成效。

可是,人不是機器,當中難免有停滯期或者疑惑期,故此我們要常常保持正面動機。

要保持正面動機,首先要有成長思維,我們要相信大腦就像肌肉,能夠越練越大。大腦不只能發揮潛能,還能創造潛能。


(大腦就像肌肉,能夠越練越大)



經常性的訓練會使大腦中受到訓練挑戰的區域發生改變。大腦通過自身重新佈線的方式來適應這些挑戰,增強其執行那些挑戰所需功能的能力。


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但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你沒有進步,並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進步就只取決於你能不能夠找到「正確的進步方式」了。

在絕大多數需要人類付出努力的行業或領域,只要以正確的方式訓練,人們提高自身績效和表現的能力將是巨大無比的。

如果你練習做某件事情幾百個小時,幾乎可以肯定,你能看到巨大的進步,但那還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就像《異類》(Outliers)一書中的「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

你可以堅持,堅持,再堅持,使你自己變得卓越,卓越,更卓越。


你的進步有多大,取決於你自己。


故此,我們的焦點不單在我們的練習(Doing)和目標(Having),我們還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Being) 。

把我們自己視為「練習人」(Practicing man),反映出人在一生之中能夠通過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人生充滿各種可能。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分別是適合刻意練習的領域、3F(Focus專注,Feedback反饋,Fix糾正)和保持練習動機。

這些方法能讓你真的不斷提升自己,不斷進步,成就卓越人生。現在不妨就思想,你當下有什麼領域能使用刻意練習令自己進步過來。光學會正確的方法還不夠,只有真正行動起來,你才能真的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或留言鼓勵。

參考書目:《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Anders Ericsson,羅伯特·普爾 Robert Pool